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弘扬吕梁精神打造文化吕梁

2022-10-07 23:20:30 2035

摘要:  1、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剪纸。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表演。  4、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汾酒文化景区。  5、歌舞剧《山里娃》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6、...

  1、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剪纸。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表演。

  4、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汾酒文化景区。

  5、歌舞剧《山里娃》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6、《廉吏于成龙》受邀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

  7、舞剧《吕梁英雄传》荣获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8、晋剧《刘胡兰》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华剧目奖”。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

  吕梁市位于晋西黄河东岸,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全市385万人,总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县市区(其中,10个县、2个县级市、1个市辖区)、161个乡镇、3112个行政村。汾阳、孝义两市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汾阳市、中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市共有28个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近年来,吕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弘扬吕梁精神攻坚文化扶贫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艺精品创作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文艺形式,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把人们寻梦的理想展示出来,把人们寻梦的奋斗表现出来。代表剧目有歌舞剧《山里娃》。该剧由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创排,讲述了吕梁山深处的一群农家孩子,他们梦想通过艺术的道路,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变命运的故事,展示了吕梁山厚重的历史人文与现代都市的相融。该剧是中国巨变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梦”的质朴诠释。该剧应邀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又登上了深圳保利剧院的舞台,作为第十届深圳文博会艺术节的重点演出剧目进行了演出。

  “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吕梁文艺工作者不断挖掘这些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借重大纪念活动节点集中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代表剧目有舞剧《吕梁英雄传》和晋剧《刘胡兰》。其中,舞剧《吕梁英雄传》由吕梁市民间艺术团邀请国家级主创团队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创排。该剧于去年赴京在中国剧院参加了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活动,并作为压轴剧目亮相首都。受到了首都观众的普遍好评。晋剧《刘胡兰》由吕梁市晋剧院有限公司创排。该剧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华剧目奖”,这是吕梁建区(市)四十年来首次有大型剧目入围国家级艺术节展演和专业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评比活动,填补了吕梁市的一大空白。

  “党风廉政”主题文艺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活动如涓涓细流,荡涤心灵,激励每一个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吕梁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和清代名臣孙嘉淦的故乡。吕梁创排了晋剧《廉吏于成龙》和《孙嘉淦》。其中,《廉吏于成龙》由吕梁市晋剧院有限公司根据上海京剧院同名京剧移植而成。该剧2015年受邀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5新年戏曲晚会”。晚会上,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和上海京剧院联袂合作《廉吏于成龙》,晋剧、京剧同台一部戏,共唱廉政风。晋剧《孙嘉淦》紧扣廉政主题,尊重史实,真实生动地演绎了主人公于国忠诚、于民务实、为官清廉的履职之德。

  2014年山西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吕梁市报送的电视剧《红军东征》、戏剧《刘胡兰》、电视动画片《乐在其中》、广播剧《村官梁宝》、歌曲《再唱交城山》荣获优秀作品奖;2016年在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吕梁市报送的舞剧《吕梁英雄传》、电影《伞头和他的女人》、广播剧《大清廉吏于成龙》、歌曲《把自己寄回家》荣获优秀作品奖。

  非遗保护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吕梁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中阳剪纸)、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5项、山西省级非遗保护名录54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100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354项;全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山西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0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8人。全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共66家,其中,保护单位是企业性质、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开展传承保护工作的有25家,保护单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有21家,保护单位是乡镇(社区)和村委(街道办)的有6家,保护单位是文化馆的有14家。

  吕梁市以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为载体,建立吕梁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该保护区辖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四个县市,内有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非遗22项、市级非遗30项。截至目前,该保护区已建立了4个非遗综合传习中心;挂牌成立了7个非遗传承基地、45个非遗传习所;对保护区内2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调查研究和抢救性记录工作;出版19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书。他们的经验,一是所涉四县市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文化部有关要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开展各类非遗保护工作。二是非遗普查、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同时进行。非遗普查涉及项目100多个,线索达2000多条,整理文字资料200多万字,拍摄照片2000余张,刻录CD光盘200余张,登记民间艺人500余名。在普查过程中,从中筛选项目和传承人进行申报,成熟一项,上报一项。三是以点带面,注重非遗文化精品打造。孝义市投资30余万元,重新购入服装道具,恢复了碗碗腔传统剧目《状元与乞丐》和大型木偶神话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编排练了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酸枣坡》、传统戏《打老婆》、小戏《人偶情》《影戏缘》、皮影木偶神话剧《义虎传奇》等文艺精品剧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注重非遗文艺活动开展。市级层面上,依托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吕梁市于2013年举办了“中国吕梁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博览会”,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非遗项目全部参展,吕梁市其他县(市、区)有先进传承保护经验的非遗项目也参加了博览会,通过相互交流传承保护经验,进一步促进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乃至全市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利用;县级层面上,汾阳市依托“核桃文化节”,开展全市非遗项目展,已举办三届;孝义市连续组织了四届“孝义市非遗保护成果展”。五是开展“旅游演示性保护”。即利用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为旅游服务,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交城县以卦山、玄中寺等旅游景区为中介,搭建平台,向游客和群众展示非遗项目,营造非遗保护文化氛围。孝义皮影在碛口景区演出。孝义市正在打造的“华夏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将全市所有文物古玩、传统绝技绝活、非遗项目、风味小吃等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集观光、休闲、购物、饮食、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博览园。

  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示特色文化生态

  山西省文化厅于2015年启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该工程旨在以村为单位建立基础档案体系和数据库,通过保护和展示地方文化,推动全省生态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建设。按照省厅“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实施步骤,吕梁市结合各县市区乡镇社会经济、民俗风貌的实际,2015年完成了13个试点乡镇的“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创建,共填写各类文化资源登记表900余份,搜集文化资源照片300余张,布置展厅2000余平方米,展出各类实物665件。今年新申报的38个试点乡镇正在积极开展工作中。他们的经验,一是高度重视,完善工作机制。“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是对民间文化场所、文化实物、文化活动、文化技艺、文化习俗等资源的真实记录。为此,各试点乡镇都成立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包村领导具体抓、下乡干部和村组干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多方聚力,实现优势互补。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实施方案》,整合下乡干部、村委干部、文化站长、“三区”人才等四方力量参与工程实施,并进行专门培训。三是实地勘验,做到底清数明。在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组织普查人员逐村逐户进行勘察,收集相关资料,核实有关信息,全面摸清各试点乡镇特色传统文化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存在状态,确保不遗漏、全覆盖。四是广泛动员,鼓励基层创新。各试点在工程推进中,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普查范围。临县三交镇通过问、闻、摄、录、算的方法,走访了500余名有文化素质的长者,拍摄了120余处保存完好的文化遗存、遗迹,整理了2万余字的文字记录,统计了1180余个各门类数据,收集陈列了200余件实物。从村落基本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实物、生产生活、庙会节日信仰、礼俗与游艺、图文信息、语言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为了便于工作,留存了一村一拍的村域村貌展版,建立了调查台账与实物登记台账。柳林县孟门镇刘家疙瘩村收集文化资源照片160余张,布置展厅200平方米,展出各类实物7类400件,全部形成电子版与纸质版档案,统一进行编号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该镇计划重点建设孟门桑皮纸制作技艺展馆、孟门渡口商贸文化展馆、红色文化展馆和刘家疙瘩民俗文化展馆四个乡村文化记忆展厅。

  文化扶贫助物质精神双脱贫

  按照《吕梁市文化和信息扶贫行动方案》,吕梁市重点实施五大文化扶贫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扶贫工程。市县文化局带头铺开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省政府办出台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服务标准,确定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在5月4日全市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动员会上,吕梁市委印发了6号文件,明确方山和柳林全县、其他县今年脱贫的村按照省定标准建成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临县、汾阳开始了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

  文化产业扶贫工程。吕梁市公布了9大文化产业园区,汾阳市贾家庄文化产业园成为吕梁新地标。离石区文化局在信义镇归化村、新三湾村、上王营庄村结合乡村旅游组织文化企业进农村举办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抗战文化题材的演艺活动,当地农民变演员,增加了收入。6月16日,市委、市政府在离石区信义镇召开了特色文化进景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目前,临县红枣艺术节、“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岚县面塑节、方山北武当桃花节、中阳金罗端午民俗文化节、柳林正月盘子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扶贫的重要载体,受到群众欢迎和党委政府支持。

  艺术创作和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去年以来,市县文化部门多次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特别是吕梁市文化局召开了“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文艺创作座谈会后,征集到《吕梁护工》等一大批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戏曲、歌舞作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了调演活动,受到各方好评。在完成送戏下乡的基础上,市直院团开展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巡演和“深化脱贫攻坚、助力夏季攻势”百日百场巡演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非遗传承和红色文化扶贫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吕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大批贫困人口依托非遗传承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临县伞头秧歌名伞头出场费一次达到了1000元以上,有的达3000-5000元;岚县面塑大妈一年依托面塑可收入40余万元。临县大唢呐、伞头秧歌、离石弹唱进景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孝义皮影走进临县碛口古镇举办培训班受到了碛口群众的欢迎。吕梁市各级领导看到了非遗在文化强市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今年启动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立法工作。8月9日,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了市县政府、文化部门的职责,成立了市县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确定了市县财政年度投入额度。针对吕梁沿黄四县红色文化资源集中连片特点,吕梁市文化局与沿黄四县文化局着力抓红色文化扶贫工程,吕梁市文化局正在筹拍《吕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纪录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在临县南圪垛离石区高家沟等村正式对外接待游客。

  文化人才扶贫工程。吕梁市在岚县试行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选聘宣传文化员基础上,市委出台意见给全市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选聘1至2名宣传文化员。选聘在本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采取“村聘乡审县备案”的原则一年一聘,选聘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体特长、长期在农村(社区)居住的人员,优先选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模范人物和优秀党员,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市县文化局多次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素质,组织市县文化工作者下基层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本版策划、图文:山西日报吕梁分社

吕梁市文化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