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21:07:00 | 浏览:1964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讯(孙宝忠 李永妙 路小飞)这是一项锻炼党性,凝聚民心的伟大工程,3000名党员干部与全县2.9万名贫困人口紧密相连,构筑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这是一段考验智慧,磨练意志的改革历程,创造出了易地搬迁、产业完善、社会帮扶等一系列先进经验。
这是一场攻克壁垒,破解难题的历史之战,10959户27211人贫困户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47%……
业广惟勤,功崇惟志。
作为省定贫困县的交城县,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部署,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打组合拳,下绣花功,啃硬骨头,攻老大难,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经过近三年的集中攻坚,全县73个贫困村退出69个,决战脱贫摘帽取得历史性胜利。
全面动员,全体发力,织就破除贫困顽疾的“帮扶网”
牛二兰是交城县洪相乡范家庄村民,今年11月,帮扶单位交城县农委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入户走访,解决了她慢性病药难买等生活问题……
在交城县,群众“贴心人”“连心桥”已成为贫困户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形象说法。为了强化政治担当,兑现庄严承诺,交城县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县直单位包村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民营企业合作帮扶、专业人才挂职帮扶、年轻干部下派帮扶“六大帮扶”机制:每名常委包联一个乡镇,32名县级领导帮扶贫困村全覆盖;110个县直单位(包括条管单位)对口帮扶144个行政村全覆盖;选配73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73个贫困村全覆盖;65户爱心企业结对帮扶73个贫困村全覆盖;12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担任扶贫办(脱贫办)副主任,15名专业干部挂职扶贫副乡(镇)长全覆盖,30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全县2.9万名贫困人口全覆盖,重点实施村情民意走访、基础工作巩固、扶贫政策落实、资金项目盘点、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六大行动”,进一步推动形成“责任清晰、任务明确、齐抓共管、加压奋进”的工作机制。
打造主导产业,构建利益链条,实现“破零”“增收”双赢
12月7日,交城县东坡底乡东坡底村村委大院笑声不断,手里攥着今年村里羊肚菌合作社的收益分红,村里的贫困户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城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基础,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把培养扶贫产业的过程变为建设全域旅游的过程,实施了扶持产业发展全覆盖的“6133”工程,打出制度、资金、政策、项目“组合拳”,重点扶持畜牧、旅游、果、蔬、菌、药六大产业发展,发挥畜牧、旅游、食用菌3个1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骏枣、核桃、黄芥子油、庞泉雪耳、羊肚菌等土特产品走向高档市场,全县“三品一标”产品突破16个;投入3000万元流转金,支持鑫源鑫、如金等10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投入3000万元贫困村集体产业扶持资金,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全县15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3个;投入1000万元合作社扶持资金,根据带动贫困户情况奖补,全县农业合作社达到434个,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
对接产销新模式,电商扶贫开花结果,创造“消费扶贫”经验
产业搭台,电商唱戏,农民得利。按照“一个产业配套一个电商服务”的思路,交城逐步构建起“1+3+10+60”电商扶贫网络,建成“交城创谷”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3大电商平台,吸引33家电商企业入驻,开通了覆盖全县10乡镇的电商服务站点96个,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电子商务供销运营体系。2018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收购农户农特产品合计387万元,带动收购农产品农户199户,带动贫困户电商创业19人,帮扶就业贫困户67人。鼓励贫困村“第一书记”领办电商网店,形成了“互联网+党建+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新模式,涌现出了“交城村官”等特色扶贫网店。
线上电商奋力“吆喝”,线下消费扶贫找销路。交城县在省内率先出台《开展消费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工作方案》,落实消费扶贫进食堂、进城市、进市场、进网络、进景区、进车间、进家庭“七进”措施,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跟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解决农村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的问题,目前已购买农产品150万元。
啃下“硬骨头”,展现新面貌,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安居乐业致富梦
“住在山里大半辈子,早已经习惯了脏乱差,光知道砍柴种地、生火做饭,两只手一年四季裂着口子。到老来还能住上楼房,有厨房、卫生间,可以在家洗澡,不用生火就可以取暖、做饭,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家住交城县梁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的魏清河一见笔者就笑得合不拢嘴。
和70岁的魏清河一样,“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档立卡1435户3712人,同步搬迁593户1384人,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新家园里的生活梦。
为了啃下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交城县紧紧抓住入选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政策机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拆旧复垦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版块,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规划、就业社保规划“四个一体化”要求,坚持“六个一”工作法,采用县城集中安置、中心镇购房整乡安置、旅游区中心村安置三种模式分类搬迁,在搬迁安置点“七通、八有、四化”基础上,同步设立“一中心五站点”。按照省“六环联动”工作要求,摸索出了“1379”工作法,在全市率先启动拆旧复垦工作,已全部拆除整自然村28个,正在拆除7个,全部拆除后可复垦土地960亩。同时,该县统筹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着力在一个主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和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0.79万亩,完成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1万亩,改造沙棘7500亩,新发展沙棘1500亩,带动贫困人口1114户,2—3年后每亩平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年来,交城积极创新举措,通过“回购房”“盖新楼”“拆旧居”“建车间”“满山绿”的一系列“组合拳”,在倡导搬迁人口主动搬迁的同时,谋划了移民后续产业壮大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7年5月,交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受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检阅;今年9月5日,吕梁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交城召开;9月20日,第八届国际沙棘大会与会人员在交城观摩交城生态扶贫模式;10月17日,交城县代表山西省参加“2018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就拆旧复垦“1379”工作法作经验交流。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政策帮扶全覆盖中筑牢脱贫基石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不让一个贫困户因病返贫,教育、医疗、民政等一揽子惠民、优惠、特惠政策的落地让脱贫攻坚基石越来越牢固……
交城县教育部门在全市首创了“一证一卡一档”资助体系(颁发资助证、免费办理资助卡、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统筹落实学前教育贫困幼儿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高中生学杂费全免、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等教育扶贫政策,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829人1164万元,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先拔病根,再治穷根。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交城县出资1535.22万元,为全县贫困人口构建起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五重”医疗救助保障机制,今年贫困人口总体支付比例降至5.83%。目前,全县县域住院率达91.3%,乡镇卫生院达标率100%,村卫生室达标率95%,贫困村卫生室达标率100%,贫困患者真正感受到了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惠。
坚持民政政策应享尽享,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3744元,稳定实现“两线合一”。全县8316名无自主脱贫能力的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产业带动,技能提升,为贫困户插上持续增收“翅膀”
“一定要珍惜机会、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增长技能,树立交城人的良好形象。”12月7日,在吕梁市第二十一批“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欢送仪式上,来自交城县西社镇的褚丽芝代表775名“吕梁山护工”郑重宣誓,他们将奔赴北京、天津、青岛、陕西、太原、内蒙等地实现就业。这些从未离开过故土的人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贫困宣战。
近年来,交城县紧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个目标,坚持有就业就会有收入,有收入就能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理念,聚焦贫困群体,采取产业带动、技能提升、就近就业、劳务服务等办法,统筹就业资源,创造就业岗位,形成了政府统领、部门推进、中介发力、企业优选、自主择业的就业扶贫格局。开展建档立卡劳动力“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引进劳务中介公司,培训机动车驾驶、农家乐厨师、电商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3765人。搭建贫困户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易地搬迁安置点组建扶贫车间“家门口”就业、农业园区企业打工就业、市政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方式,43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吕梁山”护理护工累计培训2214人,其中贫困人口1003人,总体就业率达到65%,一大批交城护工走进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爱心如潮涌动,多方力量参与,汇聚“大扶贫”的涓涓细流
10月24日,随着交城县“点亮慈善之光 助力精准扶贫”慈善晚会的成功举办,由华鑫煤焦等十三户民营企业和两户县外民营企业捐助的254万元善款,将以直接或是认购等形式帮助交城县的深度贫困户,这是交城县社会扶贫的又一重要成果。
“一企帮一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截至目前,60家民营企业,8家社会公益组织投身于脱贫攻坚战场,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捐赠款物折合400余万元,聘用贫困群众入企就业623人,解决247名贫困学子的入学困难问题。
实现爱心与脱贫的无缝对接,打造贫困户的温暖驿站。 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等公益性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褐小美志愿者服务中心”,按照“群众点单、驿站下单、志愿者接单、组织评单”的“四单制”服务模式,近300名褐小美志愿者实现特殊搬迁家庭帮扶全覆盖,增强群众搬迁归属感。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创文明户”活动,选树依靠自身努力脱贫典型120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试点成立“孝心基金”,推行“子女为主,社会共助”扶贫养老模式,最大限度凝聚政府关心、子女孝心、社会爱心。
发扬吕梁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如今,脱贫攻坚在交城县广袤的乡村结出了一颗颗民生改善的硕果,水、电、路、网、房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级卫生室、村级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极大改善提升,全县城乡环境大整治更“擦亮”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坚持定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23万名交城人民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
黄石市2022年发改系统工作会议。阮琼 摄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清江)4月25日,黄石市2022年发改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家、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并对2022年黄石市发展改革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今年,黄石市发改工作将主要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葛浩军 葛七甫)秀水公园,杨柳依依,游人如织;沿河路,老人们吹拉弹唱,自得其乐;商铺门店整齐划一,广告牌焕然一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车来人往,秩序井然……9月8日,秋后的湖北通城,一切都显得美好至极。近年来
9月22日上午,开封市龙亭区召开十一届区委第三轮巡察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区委新要求,对十一届区委第三轮巡察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紧扣“五星”支部创建目标任务,树立“争创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精心编制“作战图”,将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为全面落实市委“双联双应”及其配套文件要求,鸠江区在全区各领域创新开展“鸠地比拼·争星夺旗”工作,切实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向好向深向实发展。5月28日,鸠江区利用一天时间召开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01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利用一
蚌埠新闻网消息 3月18日,市委书记汪莹纯赴怀远县、淮上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建设工作。他强调,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夺时间、抢进度,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常委、
2022年6月,安徽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淮北市发现,相山经济开发区对水污染治理工作重视不够,推进缓慢,区内食品工业园长期未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溢流现象多发,影响周边水体,环境问题突出。基本情况相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萧濉新河以西
近日,义安区政务公开办发布全区2022 年 1-5 月份第三方机构测评结果的通报,区审计局在全区22家重点部门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工作成效尤为突出。该局在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一重双向”即: 一是坚持把政务公开工作放在全局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园博园美景。 复兴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回首2021年,对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来说,是满载收获的一年。在疫情与汛情的双重考验下,全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6.5%;年度优良天数增幅全省第一;成功列入全
文旅融合添活力 文化惠民谱新篇——安塞区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侧记 ● 大型音乐会来到信天游大舞台 ● 王永军制鼓 ● 侯雪昭(右)教学员创作剪纸 ● 群众驻足欣赏书画展览 ● 苏宏丽(中)带学生排练腰鼓 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常青 王静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