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新故事——从三个样板看山西省柳林县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0-07 19:58:44 | 浏览:284

对于吕梁山上的柳林县来说,2018年9月7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天,柳林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帽子。同时也意味着,柳林县步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统筹乡村振兴和稳固脱贫,柳林县回头看成效、抬头谱新篇,不忘初心、

对于吕梁山上的柳林县来说,2018年9月7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天,柳林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了贫困帽子。同时也意味着,柳林县步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统筹乡村振兴和稳固脱贫,柳林县回头看成效、抬头谱新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上补短板、树样板,奋力向乡村振兴挺进。

有机旱作擦亮绿色农业招牌

“今年旱,但在地膜节水技术下,西瓜长势很好,市场行情差不了。含硒的1斤能卖三块钱,不含硒的卖两块五。”站在20亩的西瓜示范田里,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村村民刘笑说。

柳林县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区,以玉米、杂粮种植为主。为了多打粮食,节水旱作技术成了村民种地的依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就在生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旱地水作物全封闭种植方法”“旱井加W膜盖集雨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等多项地膜节水技术,让村民告别了“靠天吃饭”。

旱作技术稳定了粮食产量,也拓宽了村民栽种西瓜、西红柿等果蔬实现增收的渠道。

把产业再向前推进一步。在山西提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之后,柳林也找到了产业发力点——发展有机旱作,向绿色农业进军。

不久前,柳林在旱垣区薛村镇特意举办了山地西瓜、西红柿有机种植基地启动仪式,建立了千亩旱作农业基地,示范田面积从20亩增加到2000亩。在旱作技术支撑下,柳林打出山地无公害农产品名片。

“1亩西瓜地套种西红柿,收入1万块。”刘笑说,这不是吹牛,而是绿色农业带给村民的信心。“地里不施化肥、不喷剧毒农药,农民的积极性一样很高。”

围绕着有机旱作技术、种植推广,刘笑建了个“草帽大学”微信群,村民称它为“有机旱作农业讲习所”。

“览虫书屋”撬动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体现着脱贫的成效,所折射出的精气神也是脱贫后确保不返贫的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柳林县的做法是:寻找一个支点,撬动乡村文明建设。

2015年,大学毕业回乡的闫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扶持,在金家庄乡金家庄村创办了“览虫书屋”,初衷是以乡中小学生为群体,引导乡村读书氛围的形成,重塑乡村文化生活。

“要让书屋存下来,并发挥作用,就要延伸它的功能。”闫丽说。针对农村家庭在教育孩子、处理婆媳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书屋成立了家庭教育心理协会,举办家庭教育心理讲堂。为农村妇女开设了剪纸、书画等免费培训课程。先后组织全民健身、全民阅读、传承家风、志愿活动等文化活动。

以“览虫书屋”为原点,小书屋慢慢变成全乡村民精神生活、文化活动的大平台。

40岁的村民王红红,经过培训、苦练,写字水平迅速提升,村党支部为她举办了一场个人书法作品展和学习经验交流会。小学文化的她说:“我为家里5个孩子的学习起了个好头。”

小小书屋也为柳林的乡村文化建设开了个好头。去年,金家庄乡青年人才党支部在“览虫书屋”挂牌成立,这里也成为党建活动的基地。

书屋虽小,承载的功能却越来越多,潜移默化改变着乡村风貌。“以前闲暇,村民可能就打打麻将、逛街、扯闲话,现在会到这里看书、写字。孩子在成长,大人也在成长,乡村文化更在生长。”闫丽说。

“三人民调小组”为乡村治理铺路

农村基层治理是一项苦差事,两个人、两个家庭的纠纷不经意就会扩大为两个家族、两条巷、两个村的事件。这说明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运用得当的必要性。

这个难题考验着柳林县贺昌村村民,也考验着村委会。贺昌村是个有固定村民2889户、其他住户8000余户的城中村。人多了,冲突纠纷自然也多发。

2012年,贺昌村村委会成立了“三人民调小组”,负责村里的民事纠纷、上访接访等调解工作。通过调解,将基层矛盾在源头处化解。

作为小组成员的董永红见证了小组的成立,也成功调解了一起起村民纠纷。多年来,贺昌村化解了大大小小400余起矛盾纠纷,让调解案从最初的126件下降到2018年的8件。

“虽说农村面对的问题很多,常常是说破嘴、跑断腿、熬红脸、担风险,但都是可以用情、用法来解决的,关键是想村民之所想。”董永红说。

在实践中,民调小组总结出了32字的服务公约,和“冷静、忍耐、全面、细致、坚强、慎重、热情”的工作法,形成了从申请、受理、调查、协议、回访的成熟流程。在法律和乡村之间,充当着普法者、和事佬。

贺昌村的三人民调工作机制成为柳林县乡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学者说,30年来农村改革最成功的基本经验就是把分散蕴藏在基层的创造完善化、普及化。眼下,柳林县在产业振兴、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上的有益探索,正在勾勒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马玉)

吕梁日报

相关资讯

蓬江杜阮旧貌换新颜 全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违建越来越少,公园绿地越来越多,市政设施日渐齐全完备,街道路面更加整洁有序,街角路边绿化日益精致美观……近年来,借助创文工作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契机,杜阮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文明创建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辖区内人居环境

石龙区:发展“归雁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平报融媒记者 闫增旗“看到有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创业环境又这么好,我就回来办了这个企业,让乡亲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9月8日上午,在位于石龙区龙河街道刘庄村的河南百邦物流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全封闭式仓储物流站台内,

河南清丰:为美丽乡村建设安上法治引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维博宽阔笔直的街道,随处可见法治宣传标语,金秋时节,走进河南省清丰县,这个到处鸟语花香的县城处处透着安详和乐。 作为“全国矛盾化解示范县”,清丰县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模式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

鹤壁市淇滨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淇滨样板”

2月22日,鹤壁市淇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动员全区上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促进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农村安定,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淇滨样板”。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浚县:泥咕咕“带火”乡村振兴

未来,泥咕咕广场将成为西杨玘屯村的地标性建筑。(效果图)  走进国家级非遗泥咕咕的发源地——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西杨玘屯村,墙壁彩绘、村中泥塑、栏杆雕刻……处处都能看到泥咕咕的元素,村内还有许多手艺人每天对手上的泥咕咕精雕细琢。西杨玘屯村地处大

信阳市平桥区乡村振兴田园如歌

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今年以来,信阳市平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

安庆市宜秀区: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逐渐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履职最前沿。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面对面提问,最能发现问

没在疫情中倒下的那些商业店面,为何有了到郊区乡村投资的打算?

在上海市中心开连锁火锅店的老刘算了算这几个月的成本:租金每月十五万,员工工资、员工房租七八万,物业费一月两万多……因为疫情,上半年的“非常态”经营,让他把前两年的收益赔了个精光。近日,火锅店恢复了正常营业,但原计划的扩店经营“免谈了”。记者

冀州区冯家庄村:厚重村史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彩赋能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冀州区冯家庄村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耿立君摄河北新闻网讯(樊加伟)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走进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冯家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却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整洁干净的路面修葺一新,秀美亮丽的绿植错落有致,而最引

衡水冀州区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度”

图为冀州区现代都市型功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现场。樊加伟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翟一杉 通讯员樊加伟)春节刚过,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的现代都市型功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总占地近5000亩的农业示范园区正发生着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理财投资网个人社保查询网云南旅游网个税计算器官网西点蛋糕烘焙网奇瑞汽车资讯网胡先煦影迷网念念相忘电影网水瓶座运势网奶茶培训网百色新闻头条网张学友歌迷网园林景观网泰国旅游网奈雪的茶会员日
今日吕梁网-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吕梁境内有古建筑、古遗址、古窟寺、石刻、壁画等文物古迹5901处,方山县北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临县碛口古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城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楼县天下黄河第一湾、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中华名酒第一村汾阳杏花村、离石区“华北第二草原”西华镇、离石区“华北第一险洞”白马仙洞等众多景区景点组成了一条条旅游热线。
今日吕梁 zezao.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