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山西吕梁有一条似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峨嵋秀的自驾路线

时间:2022-09-10 16:11:28 | 浏览:4603

吕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吕梁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如果你想了解吕梁,想欣赏吕梁的绝美风光,一定要走这一条经典线路:汉画像石博物馆--碛口古镇--北武当山--庞泉

吕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旧石器时代,

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

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与吕梁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如果你想了解吕梁,

想欣赏吕梁的绝美风光,

一定要走这一条经典线路:汉画像石博物馆--

碛口古镇--北武当山--庞泉沟--卦山--玄中寺--酒都杏花村


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古称龙王山,

集雄奇险秀于一身,

是我国的道教圣地,

景区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北武当山兼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以及峨嵋之秀和青城山之幽,

主峰四周几乎都是悬崖峭壁,

只有一条人造天梯可攀登,天梯约有1450多阶,

险峻之处有栏杆铁索,

游客每蹬一步都可听到悠扬顿挫的“石音”。



山间奇石林立,

万斤“龟石”峭立崖畔,

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

令人心惊胆战,所以又称风动石,

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

许多专家以为,

北武当山上的“龟蛇石”应该堪称为

我国近千处名山自然肖形石中的一流珍品。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

门票(仅供参考):50元/人

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卦山


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的卦山,

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寺宇巍峨,

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

其中,华严宗古刹天宁寺是

卦山众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寺内原有释迦牟尼等塑像一百多尊,

有铁铸、有木刻、有泥塑,

均为历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

卦山很美。

山美,主峰太极峰坐北向南,充满了神灵之气;

水美,卦山山外西有瓦窑河,东有磁窑河,

且山中又怀抱着灵泉、龙泉、浆水泉。

遍布着清爽之气;

树美,古人曾将卦山之柏与黄山之松相比,

卦山柏中名柏尤多,

如七星柏、龙爪柏、虎头柏、二仙柏和绣球柏等等,

一株株苍古遒劲,神灵活现,

葱郁中又展现出一种原始的生动情气。



地址:吕梁市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

门票(仅供参考):40元/人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玄中寺

玄中寺,又名“永宁寺”,

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10公里处的石壁山中,

四面石壁陡立,因而又称“石壁寺”,

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也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据记载,玄中寺于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27)兴建,

高僧昙鸾在玄中寺创立了佛教净土宗派。

唐代时,日本高僧圆仁来中国学习佛教,

同时也学习了净土宗教义。

因而日本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都称

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等为祖师,

把玄中寺视为祖庭,

玄中寺便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中主供的是如来佛,

但玄中寺供的却是弥勒佛,

这是因为玄中寺是净土宗的念佛寺。

弥勒佛全称是南无阿弥陀佛,

是净土宗主要的信奉对象。

玄中寺文物众多,历代碑刻非常值得一看。

北魏、北齐和隋朝的造像碑,

唐朝的戒坛碑,铁弥勒像颂碑等,

为研究我国的佛教史、雕塑史,

特别是研究玄中寺和净土宗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地址:山西交城县城西北

门票(仅供参考):淡季15元/张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

汉画像石博物馆

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

位于离石城西龙凤大街西侧,

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7098M2,

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加仿汉装饰,

顶部饰有六个仿汉小阁楼,使博物馆建筑别具一格。

博物馆东临60米宽的龙风大街,

新建的“莲花池公园”就在龙风街东侧,与博物馆遥相呼应。

博物馆南面是新规划的离石中心大广场,

占地100亩,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是理想的文化旅游胜地。

画像石是汉代艺术家刻在石块上的雕刻艺术品,

既是墓室内的装饰品,

又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石质建筑材料。

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文物,

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

它是墓主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

又是汉代封建统治者用绘画点缀政教思想的集中体现。



地址:离石城西龙凤南大街西侧

门票(仅供参考):免费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可,周日闭馆

酒都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